2008年4月8日星期二

R洲達人巡禮(一) - 財華社董事余剛

隨著「財華網」漸成氣候,余剛的目標很明確︰把公司推向資本市場,最終在新興的大中華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外資都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地行動,因此要做中文世界最優秀的財經訊息分析和增值服務綜合平台,我們還有點時間。」

1996年,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找到余剛,請他去教書。港大留美學派高手雲集,號稱「香港的學術高地」。 32 歲的余剛有點動心,畢竟赴美讀書、在美國公司工作已有10年,回到學術界是很有吸引力的事。

港大請余剛去教財務學。作為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碩士、紐約大學財務學博士,又在JP摩爾根做過研究,在高盛(亞洲)做過策略分析員,余剛自信可以勝任。自然,他決定去欣賞美麗的維港夕陽。

當年和余剛一起赴美的許小年、張朝陽、李山、胡祖六、王等散落在哈佛、MIT、史丹佛等名校,如今都已是亞洲區響當當的人物。「我們這代人,中國情結和 改變中國的夢想很多。」余剛很感性地說︰「我在華爾街銀行裡上班,時間長了感覺很枯燥,30歲時可以看到40歲的模樣。而且在華爾街做策略分析員、做交 易,其實是沒有目標的,你不知道自己的價值,也沒有空間。看到中國很熱鬧,我們都想回國干點轟轟烈烈的事。」

大學的空間令余剛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他將美國經驗與香港所見寫成評論,刊在香港《信報》和《亞洲華爾街日報》一中一英兩家媒體上。

……

余剛是個樂觀的人,他說自己早已不愁吃喝,但勤奮做事的樂趣一直在。 營銷方面他喜歡親自操刀,並自認為「是很好的 dealmaker」。 後來,余剛適時地將公司更名為財華社集團。 隨著"財華網"漸成規模,余剛的目標很明確:「把公司推向資本市場,再去中國內地、台灣和新加坡,然後在新興的大中國市場牢牢佔據主導地位,外資都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地做中文財經資訊服務,我們還有點時間,我們要做中文世界最優秀的財經信息分析和增值服務的綜合平台。」

徐迅/文 (節錄)
2004年07月08日
新財富

2004 年,編作者 Mr. S 看到這文章尾部,心想自己為何在大學的時期沒有遇到這位教授。因為當年科網股爆破,余剛的財華網到現在依然生存下來,心中所想他是一個有能力和才華的中國人。編作者當年慨嘆自己沒有這個福氣認識這位中國人。

2007 年,編作者有幸在某場合認識這位余剛博士。認識他的時候,編作者抱者期盼的心與他交往。不幸的是,編作者與這位在 2004 年時給新財富徐迅筆下稱謂「樂觀的人」卻剛好相反。當年筆者有幸跟隨恩師進入媒體行業,得知恩師在余博士的公司工作,筆者便上前問問恩師的狀況如何。誰不知他一點也沒有理會筆者,轉身抽袖離去。是故意?還是不願回答筆者,Mr. S 當時沒有多餘思考過,但往後在筆者聚裡尋他千百度時,一個叩省筆者的鐵鎚隨之打在筆者的頭上。

在多翻查問下,這位余剛博士並沒有徐迅先生筆下的形容。也許這幾年間讓這位博士變得自高自大或看不起無名小卒吧咧!記得有位商家朋友對筆者講,這位博士真的沒有氣量。朋友告之編作者,因「財華社」某些事情開罪了筆者這位朋友和他的公司,故余博士特意請他吃一頓飯以作賠罪,和氣收場。

原本筆者的朋友想著這頓 飯當作中國人所謂的「和頭酒」,但最後卻讓 Mr. S 的朋友帶著失望和怒氣離開。筆者細問之下,朋友告訴 Mr. S 只是問了余博士,他打聽到筆者的恩師去他那裡工作,以筆者恩師的脾氣和工作狂表演,余博士是否覺得滿意或是受不了。

結果,筆者的朋友要自己自費那頓「和頭酒」。為何編作者的朋友要自費那頓「和頭酒」?筆者在此不方便說原因,此終那也是一件不開心的事情。

其實,編作者還打聽到有關很多關於這位曾名氣極大的博士的故事,當中有好也有不好。在筆者眼中,2008 年 1 月時,「財華網」增一個廣告也沒有,筆者還以為這位博士會大舉炒人,但他卻沒有。可是……編作者後來打聽到的是,「財華網」內的市場部職員是自己相繼辭職而非這位博士給他們閉門羹。這算好事還是壞事,則由各讀者自己去想想。

另一方面,筆者覺得沒有恩師的「財華網」,在余博士的管理下又會有甚麼事情發生呢? 2007 年時,這位博士豪賭一億港元在電腦遊腦市場,換來的回報並沒有想像中理想,衰一點說句可以說是「掉錢落醎水海」。加上編作者好多商家朋友都開始不滿「財華網」現在那個零售及市場部經理的推銷手法,「財華網」要在 2008 年繼續運作下去,筆者真的不敢想像會有甚麼事情發生。是員工們一起工發動「擺工」或是「離職」?還是員工願意和這位博士一起打拚?筆者只能祝「財華網」自求多福。

最後,筆者不知道一個人在幾年間有著這麼大的變化是遇到甚麼的事情,但好肯定的是,有這麼多新聞報章也曾批評過這位博士的管理手法和投資眼光出現問題後,有否思考反省,則只有這位余博士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