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城市》與真實的紐約生活
《欲望城市》中文直譯是《性與城市》(Sex and the City)﹐講的是紐約四位單身女性糾纏不清的感情瓜葛。這部電視劇從1998年到2004年在HBO有線頻道播放﹐非常受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的歡迎。
最近《欲望城市》電影上映﹐這部劇自然又成了熱門話題。對我們這些生活在紐約的中國白領來說﹐劇中描述的職業生活、感情生活和日常生活究竟離現實有多遠?紐約真的就意味著高級餐廳﹐雞尾酒﹐穿著漂亮時裝的女人﹐混亂的男女關係和永遠單身的自由嗎?
這篇專欄採用第一人稱是因為每個人心中有自己版本的《欲望城市》﹐也有自己的紐約生活。談話內容經過編輯提煉。
80後女生﹐任職投資銀行
我是在美國上大四時才第一次看《欲望城市》。以前也聽說過﹐但我認為它不健康﹐名字就有點怪﹐中國人絕不會用“性”做片名﹐所以才會翻成《欲望城市》。
但我到紐約工作後﹐覺得這部劇對這個城市的描述非常真實。在這裡會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但流動性很高﹐總是不長久。
我平時非常忙﹐社交圈也不大。交過幾個男朋友﹐有幾個和我吹掉是因為我工作時間太長。在事業上﹐我和劇里的律師Miranda有點象。
男女關係上我絕對不會象劇中的四個女人那麼夸張﹐那在中國是絕對不會被接受的。我也不喜歡買很貴的東西﹐並不是花不起那個錢﹐而是因為那不是我的生活習慣。
我想27歲時結婚。在中國30多歲不結婚是很丟臉的。大家會認為你有毛病。如果我30多歲還沒結婚﹐打死我都不會回中國。
介於70與80男生﹐任職投資銀行
對我來說﹐紐約更象《老友記》(Friends)里的紐約。那個劇里的人比較窮﹐但精神生活很豐富。我這裡的朋友圈更有那種味道﹐我們常在一起吃飯、旅行、打撲克。
《欲望城市》其實是個典型的白人世界里的故事。作為不在這裡長大的亞裔男性﹐我覺得很難過那種生活:交主流社會的女友﹐下班後去很好的社交場所。論經濟實力﹐我們大多數朋友其實也可以那樣生活﹐但這不是我們的國家﹐我們花了很大力氣來到這裡﹐為了保住工作﹐在這裡立足﹐沒有時間和精力做那些事。
而且看一下我週圍的美國同事﹐他們的生活方式其實很保守。我來美國後感觸很深的一點是﹐這個國家其實很有清教徒氣質﹐大家工作非常努力﹐又重視家庭生活。即便給我自由過劇中一些男人的生活﹐我也不見得會作出那個選擇。
70後女生﹐任職媒體公關業
我喜歡劇里的生活方式。她們都穿很漂亮的時裝﹐到很好的餐館吃飯﹐住很好的房子。我現在知道她們在這裡屬於有錢人。而且劇中人的工作狀況杜撰成分很大﹐不完全反映這個城市。這裡的工作壓力其實很大。
我來紐約之前不理解為什麼她們那麼聰明漂亮還是嫁不出去﹐當時以為是她們自己不想安定下來﹐太挑剔。現在我明白﹐她們自己就是完整的人﹐不需要為男人作出妥協。我覺得中國男人會很害怕這種女人。
我喜歡她們能恨、能愛、洒脫的生活方式﹐不在乎週圍人怎麼看。但這在中國可能不太現實。我們害怕和週圍的人不一樣。我現在還是在兩種文化之間掙扎。
80後男生 任職投資銀行
我在本科時就看了《欲望城市》﹐主要是為了學英語﹐也順便看一下美國社會是怎麼回事。我當時就不敢相信那種生活方式真地存在。
我來紐約讀研究生後發現這裡的生活其實很無聊﹐也不認識這樣的人。但上班後﹐我聽說了華爾街上的一些傳奇故事﹐很多人一年掙幾百、幾千萬﹐過這種生活也不是不可能。
我覺得這個劇沒有講這些人是怎樣成功的﹐她們在我這個年紀可能付出過很大努力。來這個城市﹐你要先生存、先立足﹐感情這個東西可以先放放。
80後女生 任職媒體公關業
我在來美國之前﹐對紐約是有憧憬的。但來了以後﹐從沒在大街上看見有人穿得象《欲望城市》里那樣。當然紐約還是很時尚﹐有很多成功、有風格的女性。
我覺得劇中很少描述紐約辛苦的一面。我現在每天都很忙﹐但我不介意。我出來就是來學習、奮鬥的﹐不是來享受的。
我很喜歡每集對男女關係提出的問題。我想全世界都一樣﹐當女人太有想法又成功時就很難找到男人。但在美國單身的壓力不會很大﹐因為這裡單身和離婚都很普遍。在國內可能就很難了。我們中國人習慣到什麼年紀做什麼事。
70後男生 任職商業銀行
我在國內住酒店時看過這部劇﹐覺得很有意思。後來看多了覺得重復的成分很多。現在我女朋友還常強迫我看﹐她把這部劇當宗教來信仰。
來之前我以為紐約人的生活很亂﹐來之後完全不是那樣。片子裡的人幾乎不工作﹐這和紐約的實際生活相差太遠。這裡有些人是掙很多錢﹐但他們也掙得很辛苦。
我自己﹐70後﹐專欄作家
坦白地說﹐這部劇對我的影響比較大。很多人認為它是講男女關係的﹐我覺得它其實更多是講女性的獨立﹐女性之間的友誼和紐約這個城市。我很欣賞劇里四位女人的獨立精神。從她們身上我學到了﹐我其實可以主要為自己活﹐而不是為別人活﹐因為這是我的生活。
紐約沒有讓我失望﹐因為在這裡我可以誠實、開心地做我自己。在紐約的五年里﹐我經常工作得很辛苦﹐也有過不少不眠之夜。但我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交了一些知心的好朋友﹐找到了一份喜愛的工作﹐而且一般情況下都心情良好。
我買不起劇中人鍾愛的六七百美元一雙的Manolo Blahniks﹐但我象很多紐約女人一樣有很多雙鞋--對我在布魯克林的小公寓來說實在太多了。今年年初《紐約》雜志列出紐約十佳早午餐(brunch)餐廳時﹐我發現自己經常光顧其中的四家。我絲毫感覺不到要象同齡女人一樣結婚、生子的壓力。而且還沒有人說我古怪--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最重要的是﹐我從不覺得需要為自己的美好生活感到不安。
和上面一些人的看法不同﹐我認為﹐《欲望城市》里對職場的描述雖然不多(多了還能好看嗎?)﹐但點到時都很精辟。經營畫廊的Charlotte結婚後辭職﹐婚姻失敗後再想找一份工作都很難﹐只能到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做義工。女主角Carrie為了隨藝術家男友到巴黎生活放棄了多年的專欄﹐結果無比失落。沒有事業的支撐﹐再美麗浪漫的城市都會失去色彩。
袁莉
WallStreet Journal 2008-06-1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