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7日星期三

傳聖火反映文化矛盾激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南韓、東南亞等國家直接仿效美國制度。九十年代東歐國家亦放棄學習蘇聯,選擇美國;仲有印度同南美洲。即使是撒哈拉次大陸四十八個非洲國家中,亦有四十多個接受美式多黨制選舉。九十年代可以講係美國軟實力全盛期,接近人人學習美式自由民主制度及市場經濟制度。可惜隨之而來卻係日本經濟停滯不前、亞洲金融風暴、2000 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及 2007 年次按危機!反而唔肯接受多黨制的中國經濟卻欣欣向榮,人們開始質疑美式自由民主制度係咪放諸四海皆準?

美式文化過分強調個人英雄主義,唔係超人就係乜乜救地球、享樂主義(包括借錢消費)、甚至濫交主義(所有美國電影、電視、音樂、廣告都強調呢點),同伊斯蘭教義及中國儒家思想背道而馳。中國一向強調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克己而服禮,為未來而儲蓄,性方面更極之保守。二十一世紀世界衝突早已由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爭,轉為西方基督教文化、東方儒家思想及以中東為首伊斯蘭教文化衝突。由於儒家思想主張兼容,與西方文化矛盾仍未激化;但基督教文化與伊斯蘭教文化衝擊愈來愈白熱化。近日有象係東方儒家思想同中東伊斯蘭教文化走在一起,共同對抗西方基督教式文化,呢點由「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西方大受歡迎足以證明。呢次傳聖火正正反映出唔同價值觀激化矛盾表面化。

西方民眾認為西藏人權遭到侵犯而向中國政府抗議,佢地既口號係「Free Tibet」(令西藏自由),而非「Independent Tibet」(西藏獨立)。如以物質生活睇,改革開放後的西藏物質生活較達賴統治時期唔知好幾多倍,中國人實在唔明白西方民眾所指西藏人權到底係乜野呢?

東方民族過去二百年長期遭受西方列強欺壓,物質生活缺乏(睇睇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長期生活在飢寒交迫之中。對東方民族而言,「人權」就係人民生存權,追求溫飽生活(1982年內地官員來港勸港人唔好移民外國,理由係祖國保證1997年後港人一定有飯食!)。反之,西方民眾長期在物質富足中過活,佢地人權係指個人自由及政治權利獲保障,因此佢地義不容辭地加入「Free Tibet」大隊。

人權問題被利用作反華

如中國政府唔好好處理東西方對「人權」的分歧,對中國經濟前景將大大不利,好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作反華,因為中國崛起正挑戰西方過去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好容易變成東西方衝突!今天的中國冇足夠力量與西方列強搞對抗,應避免走上往日蘇聯之路。

中國政府應壓抑內地人的民族主義,例如抵制家樂福乃十分幼稚的行為,此乃狂妄自大的表現。唔好以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真係超英趕美,二百年前英國的工業革命上的偉大思想,一百年前美國在新發明上的貢獻,才令佢地建立世界強國地位。今天中國的經濟實力上仲差好多,在產生偉大思想上接近交白卷。中國只係全球OEM或ODM而已,連日本亦不如。

西方科學發展建基於西方人求是、求真,對唔同意見包容與證偽的歷史,利用法律去保護少數及異見。中國人連容納意見既雅量都未培養出來,一個毛澤東居然可發動十億人民大搞文化大革命,真係匪夷所思。中國人連反對別人意見、尊重別人發言權亦做唔到,都幾令人痛心。現代化最重要一項思想現代化,從呢次聖火傳遞睇都幾令人失望。

去年8月次按危機,因聯儲局介入而令大部分人認為冇事,令道指在去年10月創新高。今年3月17日聯儲局介入令JP摩根大通可收購貝爾斯登,唔少人認為信貸不履行交易(credit default swaps)或其他場外交易衍生產品冇事,因為一旦出事,聯儲局便會用納稅人的錢去救援(bailout)。

我老曹唔係認為政府不應干預市場,而係應該遵守當年香港財爺夏鼎基的積極不干預原則 --- 即係話如非必要最好唔干預。中國人認為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因此唔少中國父親攞住大碌竹追住個仔成條街的事件不斷發生,1989年六四事件政府更出動坦克車去對付手無寸鐵的大學生……。我地認為嚴父係對、慈母係錯。我地需要強勢領導、今天中國人已站起來,外國人不得依牙鬆弶。過去中國五千年強調嚴父政策下,扼殺下一代的創意,例如中國人書法只能模仿古人,中國人的畫亦係仿古,未敢創新。只有模仿前人才唔會撞板,結果令中華文化由過去的先進變成今天的落後。因為中國政府一向干預市場,中國嚴父則干預子女發展。積極不干預就係一方面讓市場有發展空間、讓子女可發揮自己所長,另一方面又不偏離常軌。一如杯咖啡中加奶,多則遮蓋咖啡香味,少則不能發揮奶味之滑,必須恰到好處。

嚴父政策扼殺下一代創意

最理想當然係政府唔使出手,市場自動調整。但市場亦非完美,如果有人操控以從中謀取暴利而政府任由市場發展,往往由一極端走向另一極端,咁就需要政府在適當時刻出手糾正。以八十年代為例,1982年國際銀行危機、1984年 Continental Illinois危機、1987年10月股災;到1994年墨西哥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出事。二十一世紀亦有2000年3月科網股泡沫爆破、2001年「九.一一慘劇」及2002年英隆事件,以至2007年8月次按危機、2008年3月貝爾斯登事件,都需要政府出手去干預。

一個過度監管(Over-regulate)的市場死氣沉沉,一個監管不足(De-regulate)的市場又危機四伏。呢次次按危機後,我地應進入再監管(Re-regulate)市場。一如英隆事件後,美國將工業股內唔列入資產負債表投資行為 (off-balance-sheet investments)列為非法。次按危機之後,結構性投資工具 (SIV)相信將受一定程度的監管。未來監管機構對槓桿式投資,相信亦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以便讓衍生產品健康地發展同時唔會拖垮整個金融體系。至於呢段日子需時幾耐(糾正英隆事件亦需時三年)便木宰羊。

曹仁超
2008-05-07

沒有留言: